首页 > 新闻 > 金融 >

无业游民称有内部渠道上名校诈骗12万 伪造材料骗家长

发布时间:2025-07-02 11:35:43来源:本站

无业游民称有内部渠道上名校诈骗12万,伪造材料骗家长,揭秘招生诈骗手段 一、概述 近年来,随着我国教育资源的日益紧张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对名校的渴望,打着“内部渠道”的旗号进行招生诈骗。近日,一名无业游民涉嫌诈骗12万元,伪造材料骗取家长信任,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本文将详细介绍此案件,以警示广大家长提高警惕,避免上当受骗。 二、案件经过 据了解,该无业游民以“内部渠道”为幌子,谎称自己认识名校的招生负责人,可以帮忙孩子进入名校就读。在得知一名家长想让孩子就读某名校后,他趁机向家长索要12万元“手续费”。家长信以为真,将钱款汇入其账户。 随后,该无业游民伪造了一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,让家长误以为孩子已被录取。然而,当家长将录取通知书送到学校核实时,却发现孩子并未被录取。此时,家长才意识到自己被骗,立即报警。 三、诈骗手段揭秘 1. 利用家长对名校的渴望:不法分子深知家长对名校的向往,以此作为诈骗的切入点,让家长轻易相信他们的谎言。 2. 伪造材料:通过伪造名校的录取通知书、录取名单等材料,让家长误以为孩子已被录取。 3. 威胁恐吓:在家长发现被骗后,不法分子可能会采取威胁、恐吓等手段,迫使家长就范。 4. 利用社交平台:不法分子往往通过微信、QQ等社交平台寻找目标,扩大诈骗范围。 四、防范措施 1. 提高警惕:家长在遇到此类诈骗时,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“内部渠道”。 2. 核实信息:在支付任何费用前,一定要核实招生信息,可通过学校官网、官方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了解相关信息。 3. 加强法律意识:了解相关法律法规,遇到诈骗行为时,要及时报警。 4. 增强家庭教育: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,提高孩子的防骗意识。 五、总结 无业游民利用“内部渠道”诈骗家长,伪造材料骗取信任,这一案件再次提醒我们,在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,要保持警惕,提高防范意识。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,关注教育政策,避免上当受骗。同时,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努力,打击招生诈骗行为,维护教育公平。
(责编: admin)

版权声明: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。。